💥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CGN 💥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CGN、Launchpool 或 CandyDrop 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33 枚 CGN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0月24日 18:00 – 11月4日 24:00(UTC+8)
📌 相關詳情:
Launchpool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71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63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CGN 或相關活動(Launchpool / CandyDrop)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帖子添加話題:#發帖贏代幣CGN
4️⃣ 附上任意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總獎池:1,333 CGN)
🥇 一等獎(1名):333 CGN
🥈 二等獎(2名):200 CGN / 人
🥉 三等獎(6名):100 CGN / 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
獲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分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美元在失去其王冠嗎?人工智能和加密貨幣如何重塑全球金融
!image
美元的主導地位長期以來定義了全球金融。然而,隨着中央銀行試驗加密貨幣和人工智能重新塑造跨境結算,這一體系面臨數十年來首次真正的結構性考驗。這一轉變可能重新定義全球流動性和信任的定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COFER數據顯示,到2025年初,美元在全球儲備中的份額爲56.32%——自歐元誕生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94%的貨幣當局正在測試中央銀行數字貨幣。這表明國家貨幣的多樣化和數字化。
人工智能在金融基礎設施中的到來加速了這一轉變。國際清算銀行警告稱,自主交易和流動性算法可能會加大系統性風險。同時,新的數字軌道承諾提供更便宜、更快速的轉帳。基於美元的傳統網路正悄然侵蝕。
美元主導地位永久轉變的指標
基於二十年的宏觀研究,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Alicia García-Herrero博士解釋了CBDC、人工智能和穩定幣如何重新繪制全球貨幣權力。她還概述了哪些指標將首先揭示這一轉變。
美元仍然是儲備的錨,但侵蝕已經開始。COFER 數據顯示自 2000 年以來穩步下降。問題不再是是否會出現替代品,而是何時這種轉變變得可測量——一個投資者現在可以實時觀察的時間表。![]()
“根據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分析 COFER 數據的經歷,我們追蹤了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在 2025 年第二季度爲 56.32%——以及人民幣和歐元的增長,以及 94% 的中央銀行參與的 CBDC 試點。加密貨幣的波動性可能會加劇人工智能驅動的風險,正如國際清算銀行(BIS)所警告的。然而,CBDC 提供了受控的轉變。如果美元在 2027 年跌破 55%,我預計會有可測量的侵蝕,超過 10 億美元的年度 CBDC 結算將發出持久的信號。穩定幣在沒有劇烈波動的情況下支撐美元的穩定。”
她的門檻——到2027年降至55%以下,加上數十億美元的CBDC流入——將標志着儲備結構的轉折點。它顯示了多樣化何時不再是理論,而成爲政策。
穩定幣市場份額及新興區塊風險
穩定幣仍然是美元流動性的延伸。大約99%的流通量與美元掛鉤,其中USDT和USDC佔主導地位。非美元或商品支持的代幣可能會引發基於區塊的競爭——這清楚地表明流動性可能會沿着政治界限碎片化。![]()
“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如USDT和USDC在2025年10月佔據了超過99%的$300 億市場。如果一種以人民幣爲支持的穩定幣達到10–15%的市場份額,可能會引發區塊緊張。如果其超過20%,則可能會破壞全球流動性。”
加西亞-埃雷羅認爲,一個競爭對手的穩定幣必須在全球結算中佔據超過20%的份額,才能觸發真正的區塊碎片化。這標志着數字貨幣開始重新繪制地緣政治,而不僅僅是支付。
鏈上結算現已達到$35 萬億美元的年交易量——是Visa交易量的兩倍。一位首席執行官稱其爲"現代歐洲美元網路",滿足全球對美元的需求,超越銀行。這表明數字基礎設施仍在增強美元的影響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表明,這些代幣已經處理了拉丁美洲和非洲約8%的國內生產總值規模的流動。這證明了穩定幣現在作爲非正式的政策工具。
“穩定幣滿足了現有的美元需求。這是市場驅動的,而不是國家驅動的。在短期內,它們強化了主導地位。在長期內,這取決於美國的政策和信心。”
這個數字美元系統被比作1960年代的歐元美元市場,當時離岸投資者通過平行網路獲取美國流動性。私人創新擴展了美元的影響力,而不是取代它。
高通脹經濟中的穩定幣
在像阿根廷和土耳其這樣的通貨膨脹嚴重的經濟體中,穩定幣充當非正式的美元通道。它們作爲對貨幣崩潰的數字對沖,並提供一條平行的金融生命線,展示了加密貨幣在現實世界中的作用。
“在阿根廷,穩定幣保護了500萬用戶,佔加密交易的60%以上。當零售支付達到20–25%或外匯交易額的15%時,它們會變得不穩定。在土耳其,類似的採用使其在全球排名靠前。總體而言,它們的穩定作用在當前水平上超過了風險。”
她的經驗法則:適度使用能夠穩定。但當穩定幣超過四分之一的支付時,它們就會威脅到貨幣主權——這一點將從救助變成風險。
代幣化與主權債務
代幣化已成爲金融領域的一個關鍵主題,盡管主權採用進展緩慢。盡管國際清算銀行(BIS)的試點進展緩慢,但私營公司發展更快。富蘭克林·坦普頓預計,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的國債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將早期採用。這些試點展示了監管和創新已經相遇的地方。
“機構希望能夠管理波動性並增強流動性的工具。它始於零售,但一旦二級市場成熟,機構資金就會跟隨而來。” — Max Gokhman, Franklin Templeton
數據顯示,代幣化國債超過55億美元,穩定幣超過$220 億美元。隨着傳統資產悄然遷移至鏈上,這一概念正從試點轉向實踐。
“RWA代幣化到2030年的萬億預測感覺雄心勃勃,但代幣化債券在2025年中期已經達到$8 億。我預見到到2028年,新的主權發行中將有5%來自亞洲和歐洲,而美元的韌性將持續。”
她的預測——到2028年,5%的主權發行將被代幣化——表明由亞洲和歐洲主導的漸進改革。它是對美元體系的補充,而不是替代。數字金融往往通過合規而非叛逆來發展。
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努力正在匯聚。加西亞-埃雷羅預計監管機構將推動採用,而富蘭克林坦普頓則押注於市場需求。無論如何,傳統資產正以一種債券和一種基金的方式遷移到區塊鏈平台上。
中國的電子人民幣與國家主導的加密貨幣
中國的數字人民幣在中央嚴格控制下持續擴展。到2025年中期,它已處理了7萬億人民幣的交易。這顯示了北京在沒有私人加密貨幣的情況下數字化貨幣的能力,以及集中生態系統如何迅速擴展。
《學習時報》,中央黨校的期刊,將加密貨幣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視爲“金融動員”的工具。北京的數字人民幣和區塊鏈網路作爲流動性控制和制裁韌性的戰略資產——一個將金融與安全結合的“數字物流前線”。
“中國的數字人民幣體現了規範的數字金融。到2025年6月,處理了7萬億人民幣。當私人區塊鏈外商直接投資低於金融科技流入的10%時,完全由國家主導的模式就會出現。到2026年底,我們將看到明顯的主導地位。”
她將國家主導的主導地位定義爲私有區塊鏈投資佔金融科技流入的10%以下。到2026年底,這一水平可能會出現,屆時數字主權將變得可測量,而不僅僅是口頭上的。
俄中貿易與“國家主導的Web3區塊”
面對制裁,俄羅斯和中國現在大多數貿易在美元體系之外結算。他們的數字資產實驗引發了一個問題:何時協調會成爲一個正式的集團——一個可能重塑結算地理的轉折點。
“俄羅斯在2025年合法化加密貨幣用於對外貿易,非美元/歐元的交易流量現已超過90%,以人民幣和盧布爲主,這表明如果50%的貿易轉向數字資產,可能會出現一個‘國家主導的Web3區塊’。CBDC橋梁可能減輕風險,諷刺的是,錨定美元的穩定幣可能會穩定這種流動。”
她的50%基準定義了一個新的清算領域的門檻。它可能會穩定受制裁的貿易,但卻加深全球的分裂。
歐洲已經做出了反應。歐盟最近對以盧布支持的穩定幣A7A5的禁令標志着其首次直接針對加密貨幣的制裁。這表明數字資產已成爲金融衝突中的武器和目標。
個人身分驗證與金融包容性
像Worldcoin的生物識別模型這樣的個人身分證明系統正在重新定義關於身分和包容性的辯論。它們的經濟價值尚未得到證實,但可擴展性可能會影響AI時代信任框架的演變速度。
“像Worldcoin這樣的個人身分驗證試點項目,到2025年中旬可驗證2億個身分,可能會將借款成本降低50–100個基點,或者提升資本獲取能力20–30%。如果在2027年實現,這將超越炒作,驗證個人身分證明的有效性。”
這場辯論反映了更廣泛的數字身份競爭。TFH的Adrian Ludwig將人類證明系統視爲AI時代的信任層。García-Herrero表示,只有可衡量的影響才能證明它們的價值。
人工智能與加密貨幣跨境貿易主導權
人工智能驅動的金融現已影響流動性、合規性和結算。國際清算銀行表示,機器學習助手已經自動化了反洗錢審查。Pine項目的智能合約使中央銀行能夠實時調整抵押品,預示着可編程合規性的崛起。
國際清算銀行(BIS)將其框架設定爲一個可編程但受監管的金融核心。像 AI 2027 這樣的投機前景想象 AI 系統指導流動性、研發、市場和安全政策。國際清算銀行呼籲在這些系統完全出現之前,必須做到設計中的誠信。
“人工智能的跨境優勢將會激增,到2027年75%的支付將實現即時到帳。中國似乎通過國家支持的沙盒計劃,準備佔有超過30%的市場份額,並將近$100 億的投資。穩定幣可能會補充人工智能代理,抑制波動性。”
到2027年,接近$100 億美元的投資支持該模型。穩定幣可能作爲合規的、代幣化的層,將自動化流動性與可編程貨幣連接起來——這是監管者的下一個戰場。
主權比特幣儲備與資源瓶頸
比特幣在主權儲備中的份額仍然很小,但具有象徵意義。它與風險資產的關聯以及對能源和芯片的依賴可能會產生新的地緣政治關鍵點。數字儲備可能很快與實體供應鏈掛鉤。
“主權比特幣儲備仍然低於外匯總額的1%。到2030年達到5%將引發一場動蕩的‘數字黃金競賽’。能源和半導體供應可能成爲瓶頸,而穩定幣則提供了一個更穩定的儲備替代品。”
與此同時,數字資產財庫(DAT)公司管理着超過$100 億的加密貨幣,這揭示了脆弱的資產負債表如何反映主權風險。專注於比特幣的財庫具備嚴格的流動性緩衝,似乎最具韌性——這預示着隨着採用率的上升,各國可能面臨的挑戰。
加密貨幣的透明度和治理優勢
公共區塊鏈正在進入政府登記冊和採購系統。對於民主國家來說,透明的帳本提供了直接增強財政信譽的問責制。
“區塊鏈採購試點提升了愛沙尼亞等民主國家的透明度,政府採納市場從2024年的225億美元躍升至2030年接近$800 億美元。國家鏈上支出的15%–20%,使民主國家獲得了結構性優勢。”
她的15–20%基準標志着區塊鏈採用變得結構化的時刻。這提高了透明度得分,並爲開放社會提供了治理優勢。
結論
在十個領域——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s)、人工智能(AI)、穩定幣、代幣化和區塊鏈——加西亞-埃雷羅的框架表明的是演變,而不是革命。美元的影響力正在擴散,而不是消失,因爲數字貨幣將貨幣權力轉化爲一個共享的數據驅動系統。
她的分析將猜測建立在可測量的數據基礎上:儲備比率、結算流動和採納門檻。未來的貨幣秩序將不再僅僅依賴於顛覆,而是取決於治理——透明度、信任和控制在數字時代如何協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