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CGN 💥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CGN、Launchpool 或 CandyDrop 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33 枚 CGN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0月24日 18:00 – 11月4日 24:00(UTC+8)
📌 相關詳情:
Launchpool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71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63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CGN 或相關活動(Launchpool / CandyDrop)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帖子添加話題:#發帖贏代幣CGN
4️⃣ 附上任意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總獎池:1,333 CGN)
🥇 一等獎(1名):333 CGN
🥈 二等獎(2名):200 CGN / 人
🥉 三等獎(6名):100 CGN / 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
獲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分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金融基礎設施需要區塊鏈架構
加密行業有一個很少被直接討論的基礎設施問題:我們一直在區塊鏈上構建金融系統,而這些區塊鏈並不是爲金融設計的,這要求我們重新思考區塊鏈架構。
摘要
我在我們開始構建 Momentum 的那一刻就注意到了這一點。大多數協議作爲孤立的產品推出,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一個借貸市場,一個質押解決方案,把每一個都當作單獨的工具,而不是互聯互通系統的一部分。但這種碎片化揭示了更深層次的架構不匹配。下面的區塊鏈層根本沒有被構建來處理金融所需的:大規模並行處理、可組合的原語,以及其他協議可以可靠構建的基礎設施。
這不是理論上的問題。它在高峯需求期間表現爲交易失敗,在流動性市場中表現爲資本效率低下,以及一個每個協議都孤立運行而不是協同工作的生態系統。
真實的限制:區塊鏈並非爲金融而設計
當我們決定在哪裏建立我們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時,選擇對我來說顯而易見,但對許多人來說似乎是反直覺的。每個人都在問:爲什麼不選擇以太坊(ETH)?這個答案揭示了我對基礎設施的思考方式。
考慮以太坊和Sui (SUI)處理交易之間的根本區別。以太坊的順序執行模型意味着每個交易必須按順序處理,這在負載下會造成瓶頸。這不是以太坊設計中的一個缺陷;這從來不是預期的使用案例。以太坊被構建爲一個通用計算平台。
金融需求不同。大多數金融操作是獨立的。當愛麗絲交換代幣而鮑勃質押資產時,這些交易彼此之間並不依賴。順序處理造成了人爲的擁堵。並行處理不僅僅是一種優化;它在結構上是必要的。
Sui 是從零開始構建的,採用並行執行和面向對象的設計,使用 Move 編程語言。這一架構選擇不僅更快——它還使得一種全新的金融產品類別能夠在規模上存在。
證據比我們預期的來得更快。在六個月內,我們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從零擴展到$500M 的流動性和每天11億美元的交易量,累計交易量達到$22B ,同時吸引了210萬用戶,沒有出現明顯的擁堵。處理這種交易量而沒有交易失敗並不是一種市場營銷成就;它是基本架構健全性的證據。試着在一個順序執行的區塊鏈上實現這些指標,你就會明白架構的重要性。
爲什麼基礎設施可組合性比單個產品更重要
我學會識別到第二個更微妙的問題:金融產品應該是可組合的構建塊,而不是孤立的筒倉。
一個設計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層應該允許其他協議在共享原語上進行構建。如果每個協議都必須構建自己的財政管理、自己的質押解決方案、自己的流動性基礎設施,生態系統就會碎片化。開發者花時間解決相同的問題,而不是在新問題上進行創新。我已經在多個鏈上反復看到這種情況。
這就是大多數協議失敗的地方。他們把一個產品做得很好,然後他們周圍的生態系統就僵化了。每個新協議本質上都是從零開始。
當我們構建我們的協議時,我們故意選擇不僅僅創建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我們構建了基礎設施原語,其他協議理性地選擇使用這些原語,而不是重建。MSafe,我們的財務管理解決方案,現在在Move生態系統中保護着數億資金。這並不是因爲我們強迫採用,而是因爲它比其他替代方案更好地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
在共享基礎設施上構建更多協議意味着更多的集成點、更多的可組合性,以及更高的系統價值。這只有在基本組件實際上是好的情況下才能實現。集中流動性市場做市技術與一致的激勵機制相結合,創造了傳統AMM無法匹敵的資本效率。產生收益憑證代幣的流動質押創造了同時具有生產性的抵押品。可靠的多籤名財政管理減少了協議治理的摩擦。
這些不是可有可無的便利條件。它們是一個能夠增加價值的生態系統與一個碎片化生態系統之間的區別。這正是Momentum能夠提供基礎設施的原因,使得其他協議理性地選擇在其上構建,而不是自行重建。
機構資本問題是基礎設施,而不是功能
加密貨幣一直在與機構採用方面苦苦掙扎。標準的解釋集中在監管不確定性或用戶體驗的限制上。真正的瓶頸往往更簡單:機構無法使用缺乏合規能力的去中心化基礎設施。
這不是集中化的理由。這是一個在去中心化基礎設施上構建正確層的理由。如果你可以提供作爲可選模塊的許可合規,讓機構用戶驗證他們的身分並在完全合規的情況下交易,同時保持基礎設施的非許可性,你就能夠在不妥協的情況下解決這個問題。
機構不會在無法提供監管審計、KYC 驗證或合規文件的系統中投入大量資本。這些不是功能,而是機構參與的結構性前提。這不是門檻。這是對現實的認可。
實際論點
我所提出的主張,與任何特定協議無關:用於通用計算的區塊鏈無法有效地作爲金融基礎設施。金融需要專門爲並行處理、可組合原語和機構合規設計的架構。協議將向具有這些特性的區塊鏈遷移——不是因爲它們流行,而是因爲在更好的基礎設施上運營的經濟性顯然更優。
這不是一個“Sui比Ethereum更好”的論點。Ethereum可以並且應該繼續發展。Layer-2解決方案是合理的方法。這是一個論點,即金融系統需要建立在不同於通用計算平台的架構基礎上。
其推論不那麼明顯:如果一個區塊鏈是專爲金融而構建並實現了有意義的採用,它就成爲金融創新的自然基礎。這並不是因爲營銷,而是因爲其他協議理性地選擇在這裏構建。
對於行業來說,問題不在於哪個鏈會“勝出”。而在於我們是否願意承認,千人一面的區塊鏈架構從來不是正確的方法,而是專門化的基礎設施能夠帶來更好的財務結果。
這一認識改變了關於協議如何構建以及應部署在哪裏的一切。這正在改變我對Momentum的看法,也應該改變你對下一個構建地點的看法。
3,3( DEX。目前是 Sui 上的第一 DEX。她高水平的技術能力、創業精神和跨文化視角使她成爲對 Web3 未來、創新和軟件工程感興趣的聽衆的引人注目的演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