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 | 傳統金融將不得不使用公共區塊鏈:FG Nexus CEO

FG Nexus的首席執行官Maja Vujinovic解釋了爲什麼機構將不得不利用以太坊或其他公有鏈。

摘要

  • 區塊鏈的採用將導致金融領域的顛覆與整合
  • 行業將見證重大結構變化,FG Nexus 首席執行官 Maja Vujinovic 說。
  • 銀行和機構將被迫利用公共鏈獲取流動性

在全球範圍內,金融系統正悄然經歷數十年來最顯著的變革之一。支付、結算和保管正慢慢在可編程的區塊鏈基礎上重建。更重要的是,不僅是加密初創公司,主要機構也在引領這一轉型。

根據以太坊(ETH)財政公司Digital Assets FG Nexus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Maja Vujinovic的說法,下一波金融浪潮已經到來。在與crypto.news的一次引人注目的採訪中,她解釋了機構如何以及爲何轉向基於區塊鏈的金融。

crypto.news:您之前曾表示區塊鏈和傳統金融將越來越趨向融合。是什麼讓您得出這個結論的?

Maja Vujinovic**:** 我在2000年代初期開始參與非洲的移動支付——非常早的時候,那時我們剛剛開始發短信。移動貨幣甚至還不是一個概念。我接觸了很多對移動支付感興趣的嚴肅公司。

我們在電信領域收購寬帶頻譜,將其打包成許可證進行銷售,打破整個大陸的壟斷,並推出點對點支付。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每次我回到歐洲或美國,告訴我的朋友們這些事情,他們都不懂——因爲他們有Visa,根本不在乎。

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信號,表明世界其他地方需要這個。需求很大,我看到大型公司正在進入非洲和拉丁美洲來嘗試這個。這讓我說,“哇,這很有趣,讓我保持關注。”

然後我閱讀了比特幣白皮書。我理解了點對點的概念,從此再也沒有回頭。真正讓我明白的是當我在通用電氣(GE)工作時,我使用以太坊智能合約來啓動試點項目。當你在GE——一個擁有嚴肅客戶的龐大公司,從航空到醫療——且你推出的智能合約得到了認可,嚴肅的人對此感興趣,那就是全部了。

那時一切都變得清晰了:區塊鏈將每筆支付、交易和存款轉變爲可編程的金融工具。當像GE和摩根大通這樣的企業開始意識到他們可以在共享帳本上邊緣移動現金、抵押品或數據——而我們實際上已經進行了試點——我知道這一切將會融合。

摩根大通擁有Onyx,Circle擁有可編程的USDC通道,黑石集團擁有代幣化基金——這不再是關於“加密貨幣”,現在是可編程金融。

隨着這些公司採用這些技術,您認爲會發生哪些有意義的變化?這只是效率提升——公司在幕後削減成本——還是我們會看到市場或用戶的真正結構性變化?

這是一個很好的區分。讓我先從廣義上講。想象一下區塊鏈將那堆龐大的支付、結算和清算壓縮成類似USDC轉帳的東西。而那個USDC可以攜帶一個產生利息的代幣。

支付可以即時觸發債券利息或保證金追繳。財政功能、外匯和結算都可以通過相同的鏈上方式運行。這關乎效率:成本、速度、可達性。

但對於企業來說——特別是在航空或醫療等行業——他們並不總是關注速度。他們關心的是信任。老實說,這適用於所有領域——零售和企業一樣。

是的,它從成本和效率開始:更快的結算、更少的中介、更好的對帳。但真正的變化是結構性的。一旦交易和資產可以編程,您可以設計全新的市場。新的擔保類型。用戶與金融互動的新方式。

所以是的,它節省了資金。但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金錢的處理、看待和傳輸方式。

你能給我一些例子說明這是什麼意思嗎?有哪些市場正在開放?

在企業方面,我們已經看到了重大的變化。當我在GE工作時,我們正在進行鏈上財政職能的實驗——現在這一切已經在大規模地發生。想象一下,一家跨國公司能夠立即將閒置現金轉移到代幣化的國庫券中。沒有中介,不需要過夜轉帳。流動性是即時的。這才是真正的。

我們在GE早期做的另一件事是爲航空零件使用可編程支付。供應商付款可以觸發托管資金的釋放、處理外匯,並更新會計系統——所有這些都可以一次完成。這些不再是理念,而是現在正在投入生產的實際應用。抵押品也是如此。

公司可以對抵押品進行代幣化並立即重復使用,而不是鎖定靜態資產。當我們進行試點時,我們發現$5 億由於發票錯誤和結算爭議而閒置的現金。這是巨大的。

零售呢?

對於零售市場,最明顯的變化之一是獲取和擁有的方式。人們開始購買資產的部分股份,無論是債券還是房地產。這在以前是不可行的。我最近在盧加諾給一羣富有的家族辦公室做了一個演講,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購買部分房地產或債券。需求是存在的。

還有嵌入式收益。想象一下,在你的錢包裏有一種穩定幣,每晚自動掃入代幣化的國債。你無需做任何事情,但你正在被動獲取國債級別的收益。這改變了人們的儲蓄方式。

即使是基礎商業也變得更加智能。你可以買一輛車,支付會立即分配——一部分給賣方,一部分給制造商,一部分給稅務機關。沒有中介。沒有延遲。只有幹淨的可編程金融。

而在全球範圍內,最讓我興奮的是,企業所使用的金融工具現在也可以被個人訪問。你正在縮小華爾街與主街之間的差距——這非常強大。

看起來這項技術將消除整個中介層,每個中介僅處理一部分資金流動。你認爲這會降低金融科技公司的準入門檻,還是規模最終會導致市場整合?

這種框架是正確的。當我與家族辦公室交談時,我常常稱之爲精神分裂的世界。兩種動態同時發生。

一方面,是的,這絕對降低了新進入者的門檻。我親眼見證了這一點。今天的金融科技公司可以通過API直接接入代幣化現金市場或擔保網路。他們不需要完整的銀行系統,不需要數十年的遺留基礎設施或與清算所的親密關係。技術已經到位,並且是開放的。因此,創新將在邊緣爆炸式增長。

但是另一方面,正是那些賦予小參與者能力的效率也推動了基礎設施層的整合。一旦價值開始在鏈上流動,規模的來源便不再是中介的數量,而是來自信任、監管和流動性深度。

所以,雖然你會看到成千上萬的新前端金融科技公司以流暢的界面湧現,但它們都將通過少數幾個全球性的、受監管的可編程網路進行結算——比如以太坊、Avalanche,或者未來成爲主導的公共或混合鏈。

所以,是的,這兩件事都是對的:邊緣的碎片化更多,基礎設施的整合更多。具體情況將根據使用案例和司法管轄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你認爲這個結算層是建立在像以太坊這樣的公共區塊鏈上,還是在私人銀行主導的基礎設施上?

這就是核心辯論,對吧?如果我說一件事,加密貨幣純粹主義者會來找我麻煩;如果我說另一件事,銀行家們會翻白眼。但我真正相信的是:這不會是非此即彼。這將是一個混合體。

無信任的公共鏈,如以太坊,將支撐流動性層。這是透明性、可組合性和全球互操作性存在的地方。如果你想要一個真正全球性的、可編程的金融系統,你就需要這個。

但你也會看到許可鏈和銀行主導的子網——想想Avalanche的子網或代幣化的銀行帳本——處理受監管的資產,如現金、合規性和身分。這些不會永遠分開。它們將越來越多地與公共鏈連接起來。不是因爲它們想這樣做,而是因爲它們必須這樣做。這就是流動性和創新所在。

所以在我看來,我們正朝着一個混合架構發展,在這個架構中,公共網路和許可網路能夠互操作。銀行無法孤立自己並獲勝。它們必須接入開放系統。

你提到過監管——我們還需要哪些變化才能真正解鎖這一切?

我們仍然缺少的是對代幣化資產和基於帳本的所有權的明確法律地位。沒有這種清晰度,大多數公司將繼續對將其資產負債表的有意義部分上鏈保持猶豫。我經常接到私人信貸公司的電話——他們想要代幣化交易,但監管的不確定性讓他們卻步。

我們還需要關於結算最終性和帳本互操作性的規則——特別是在許可系統和公共區塊鏈之間。如果這一點沒有解決,我們將都在斷開的孤島中運作,組合的整體價值將崩潰。

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爲非銀行機構平衡競爭環境。我們需要對托管、KYC、AML和金融系統的接入制定明確的框架——就像Waller所建議的那樣。如果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想在這個領域發展,他們應該確切知道需要什麼許可證或審計。目前這一切都是灰色地帶。

然後就是流動性監管的問題。每個人都想對某樣東西進行代幣化,但對於二級市場或雙向流動性沒有指導。因此,我們得到了這些孤立的代幣化資產,沒有交易量或價格發現——在有一個實際市場之前,這並不真實。

此外,針對可編程金融的風險框架。智能合約、去中心化金融基礎設施、代幣化國庫——這些都引入了操作風險。如果智能合約失敗或被利用,誰來負責?誰來審計鏈上國庫資金的流動?這些都是機構面臨的重大關切。

那麼您是否支持美國監管機構開始提倡的這種“沙盒”方法?這是否是前進的正確方式?

是的,絕對如此——我在通用電氣親眼看到了它的價值。沙盒非常棒,因爲它們給你提供了安全實驗的空間。你需要看到什麼會破壞,什麼有效,以及如何從失敗中學習。但它們不能是最終狀態。

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試點模式中。沙盒只是第一步——你還需要明確的退出路徑,以及擴展的許可證和規則。否則,創新就會停滯不前。

這就是爲什麼我喜歡新加坡和瑞士等地方所做的。他們不怕實驗,但他們也開始在沙盒之外建立適當的監管通道。

你之前提到了比特幣。但最近,以太坊實際上在總供應量中由財政公司持有的百分比方面超過了比特幣。這相當引人注目,考慮到市值差異並不是很大。你認爲爲什麼以太坊吸引了更多財政公司的關注?

我這樣說是因爲我最初是因爲比特幣進入這個領域。但我留在這裏是因爲可編程金融——而這正是以太坊所實現的。

企業之所以被以太坊吸引,有幾個核心原因。首先,它是可產生收益的。你可以質押以太並獲得回報,這使其在這方面與比特幣根本不同。其次,以太坊是可編程的。它不僅僅是一個價值儲存工具——它是一個平台。你可以接觸到代幣化資產、穩定幣、去中心化金融以及現實世界資產。所有這些都運行在以太坊上,或者至少與其兼容。

對於傳統金融人士——特別是那些考慮選擇權的人——這使得以太坊極具吸引力。他們將其視爲數字金融的支柱,認爲這是他們可以構建的東西,而不僅僅是被動持有。

老實說,以太坊的團隊在與華爾街建立信譽方面做得很好。喬·盧賓尤其花了多年時間培養關係,幫助機構理解以太坊能做什麼。

因此,雖然比特幣仍被視爲數字黃金——而且它在這個角色上表現得很好——以太坊則被視爲未來金融體系中更具活力的組成部分。這就是爲什麼你會看到國庫更多地分配到ETH。他們想參與到這種增長中。

我們看到一些傳統金融領域對代幣化和穩定幣表現出很大的熱情。但是如果這項技術威脅到他們的利潤空間,你認爲會有人反對嗎?

是的和不是。我確實見過一些反對意見——尤其是來自瑞士的銀行。養老基金也是如此。在某些圈子裏,你甚至不能提到數字資產,人們就會稱其爲騙局。因此,抵制是確實存在的。

但我也認爲抵抗正在轉變。我們現在看到的更多的是吸收而不是拒絕。銀行知道穩定幣和代幣化威脅到他們的利潤邊際——尤其是在支付方面。但他們也知道,他們無法阻止這一切。火車已經開走了。

所以他們不是試圖阻止,而是適應。他們正在推出試點項目。他們正在整合穩定幣。他們正在探索代幣化存款。有些甚至與穩定幣發行者建立合作關係。

所以是的,確實有一場戰鬥——但也有DNA的合並正在發生。我每天在FG Nexus都能看到這一點。我們有來自傳統金融的硬核人士與深耕加密領域的人士融合。這很混亂,但確實在發生。

而且這就是關鍵——如果一家銀行今天想要推出穩定幣,他們需要深厚的流動性來使其發揮作用。那流動性在哪裏?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而去中心化金融與傳統金融(TradFi)是不同的。所以他們最終必須去那裏。

我們已經看到政府在穩定幣採用方面的這種轉變。日本尤其似乎在對USDT和USDC的主導地位作出反應。這些以美元爲支持的穩定幣的崛起對其他主權貨幣意味着什麼?

是的,日本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最近,他們正式推出了一個穩定幣框架,因爲他們看到USDT和USDC的增長速度非常快。現在的情況是,各國政府開始意識到,如果他們不採取行動,就有可能失去對其貨幣體系部分的控制。

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會對此進行抵制。一些國家會擁抱美元穩定幣,因爲他們想要那種穩定性——尤其是當他們自己的貨幣不穩定或容易通貨膨脹時。但其他國家,例如日本,將會採取措施捍衛他們的貨幣主權。最終的結果是,我們正朝着一個混合全球生態系統邁進——不僅是一個美元主導的生態系統,還包括私人美元幣和公共法幣支持的穩定幣共存和互操作。

也就是說,權力的平衡正在微妙地變化。這些私人美元幣——尤其是像USDC這樣的具有全球流動性的幣種——正在影響當地經濟。它們被用於儲蓄、匯款和商業。這不再只是美國的故事。

這只是剛剛開始。人們還沒有完全把事情串聯起來。每個人都太關注美國的監管戲劇,以至於忽略了全球發生了多少事情。

一些國家將繼續抵制——例如瑞士,他們對瑞士法郎非常保護。但其他國家將迅速行動。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許多國家數字貨幣與私人穩定幣並存的世界。這將不是CBDC與穩定幣之間的對立,而是CBDC、穩定幣和DeFi流動性池——它們都在互動。

在結束之前,我們將會看到未來的一些主要趨勢是什麼?

有幾個趨勢:人工智能代理、區塊鏈互操作性。但最大的趨勢是能源。是的。它是所有事物的基礎:加密貨幣、人工智能、水生產,甚至國家安全。它支撐着我們依賴的每一個數字和物理系統。

我認爲我們將開始聽到更多關於能源、人工智能和區塊鏈交集的討論——不僅僅是在ESG或採礦敘事方面。我指的是關於基礎設施、主權以及誰控制這些軌道的更深層次的對話。

現在我們被噪音所幹擾——市場波動、ETF批準、訴訟——但真正的結構性對話才剛剛開始。而能源將處於這些對話的中心。

PUBLIC-8.07%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