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SBI 集團攜手 chainlink:為銀行打造加密工具,掀起亞洲金融新篇章

robot
摘要生成中

在 Web 3 與傳統金融不斷融合的時代節點上,日本金融巨頭 SBI Group 與區塊鏈預言機平台 chainlink 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旨在為銀行及金融機構推出一系列合規、可擴展的加密資產基礎設施。此次合作不僅聚焦日本市場,也將輻射亞太地區,標誌著加密技術在傳統銀行場景中的落地進入新階段。

![] ( https://img-cdn.gateio.im/social/moments- 0 d 2 aeb 6 df 2097907 a 7 d 18 a 826 da 00318)

一、合作背景:銀行渴望「可用」的加密資產工具

根據 SBI 旗下 SBI Digital Asset Holdings 的一項調查,約 76 % 的金融機構意向投資代幣化證券,但卻指出“缺乏機構級別市場基礎設施”是推動加密資產大規模應用的最大障礙。

在此背景下,SBI 擁有超過 2,000 億美元資產規模及廣泛金融網路,將其深耕傳統金融的實力,與 chainlink 在預言機、跨鏈橋接技術上的技術優勢結合,成為強有力的推動者。

二、合作重點:構建符合機構需求的加密基礎設施

雙方的戰略合作涵蓋多項關鍵場景,主要包括:

  • 代幣化真實世界資產(RWA):利用 chainlink 的跨鏈協議 CCIP ,將債券、不動產等傳統資產數位化為區塊鏈上的代幣。
  • 穩定幣與儲備透明機制:通過 chainlink 的 Proof of Reserve 技術,在鏈上驗證穩定幣背後的儲備情況,提升信任度與合規水平。
  • 跨鏈與跨境支付結算:合作聚焦於銀行級別的“支付對支付”(PvP)及跨境結算場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 基金淨值披露上鏈(NAV On-Chain):將傳統基金的淨值及其變化即時上鏈,增強資產管理透明度。

這種“從資產上鏈到支付結算”的一體化流程,針對銀行與機構的痛點進行了深度切入。

三、日本為何成為加密銀行工具試驗場?

  1. 監管環境漸趨明朗:日本金融廳(FSA)對加密資產的監管框架不斷完善,且正在推進日元計價穩定幣的審批流程。
  2. 傳統金融與科技結合強:SBI Group 本身在日本數位資產領域已有多年布局,其子公司涉及數位資產、區塊鏈投資等,是較為成熟的金融科技橋樑。
  3. 亞洲市場樣本價值高:除了日本,亞太地區銀行對代幣化資產的興趣高漲,此次合作可視為“從日本出發,輻射全亞太”的典型布局。

四、對銀行、用戶與市場的深遠意義

  • 銀行角度:通過與 chainlink 的技術結合,銀行將獲得可監管、可審計的加密工具,降低合規與技術進入門檻。
  • 用戶角度:未來普通客戶在銀行即可參與代幣化資產、以穩定幣進行跨境結算或參與鏈上基金,橋接傳統金融與數位資產世界。
  • 市場角度:此次合作或為“銀行+加密”生態提供可複製模型,推動代幣化資產規模化、合規化落地,將釋放更多流動性與創新空間。

五、挑戰與觀察點

儘管合作前景廣闊,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挑戰:

  • 監管動態仍具不確定性:雖然日本監管高頻推進,但代幣化證券、穩定幣等在合規框架中仍需時間。
  • 銀行系統整合風險:銀行傳統系統與區塊鏈技術差異較大,落地過程可能出現技術、營運或安全挑戰。
  • 市場教育與採用滯後:即便工具到位,銀行和客戶對代幣化資產、穩定幣及跨鏈支付仍存在認知鴻溝。

六、結語:傳統銀行邁入加密新時代

SBI Group 與 chainlink 的合作,不僅是兩家企業的戰略聯手,更代表了“傳統金融與數位資產融合”的新起點。當銀行開始構建專屬於其客戶、合規可信、技術先進的區塊鏈工具,加密資產將不再是“另類投資”,而是金融服務的標配。2025 年,我們所見的不僅是加密交易的增長,更是加密基礎設施的建構——而這一次,銀行正成為關鍵參與者。

LINK-4.2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