餅幹過去每天花費0.01。但是現在連0.01也沒有了。累了,咱們把它們毀了。我不能再寫了。



VOOI在10月28日創下的$320 百萬永久合約交易量,以及每月累計的35億美元的永久交易量和每週現貨/跨鏈交易量超過$100 百萬,不僅僅是增長,而是對DeFi交易範式轉變的有力宣告。以下是我們對其背後邏輯的分析:

數據背後的行業顛覆信號

1. 將永久合約建立爲主要戰場:VOOI的永久合約佔其總交易量的90%以上,證明了其“高槓杆+多資產聚合”策略的成功:整合了Gains Network (500x槓杆+外匯和商品)、Hyperliquid (低手續費BTC/ETH合約)和GMX (高流動性),形成了全鏈覆蓋;鏈抽象技術使用戶可以忽略底層鏈(,如Arbitrum/Solana),並直接訪問最優流動性,相較於單一DEX提供了更優的體驗。

2. 現貨交易和跨鏈交易的隱藏增長驅動力:每週現貨交易量超過$100 百萬意味着:

對 RWA ( 富虛擬資產) 和長尾資產(的需求激增,例如新的公鏈 Meme Coin);

用戶將VOOI視爲一個"跨鏈中心"(,例如,直接使用Polygon的MATIC)購買Solana的BONK,而不僅僅是一個合約平台。

3. 機構資金激增:在$320 百萬的每日交易量中,超過35%來自專門的機構門戶(VOOI Pro),揭示了以下內容:

專業交易團隊正在將VOOI作爲他們的主要執行終端,取代傳統的CEX;

高頻策略(如跨DEX套利)依賴於VOOI的1-3小時數據同步和基於鏈抽象的免燃料費功能,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支持數據的三大關鍵技術基礎設施

1. 流動性聚合 3.0 架構:與早期簡單路由不同,VOOI V2.4+ 的聚合引擎可以:
動態掃描Gains/Hyperliquid/GMX等平台的流動性,並實時計算最佳路徑;
自動將大訂單拆分到多個協議,以避免來自單一池的滑點影響(例如,將1000 BTC的訂單拆分到5個去中心化交易所)。

2. 波動性抵抗基礎設施:到十月底,比特幣的月波動性超過了35%,但VOOI因以下原因經受住了壓力:
自動斷路器機制:當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例如GMX),經歷異常的資金費率時,它會自動切換到備份協議;
鏈下匹配 + 鏈上結算:減少在高波動期間因鏈上擁堵造成的失敗率(例如,10月28日的閃電崩盤期間,交易成功率保持在92%)。3. 增強用戶資產安全以應對清算風險:
* 清算保護池:一些協議集成了差價補償(,例如,Hyperliquid),在聚合VOOI時優先考慮具有保護池的DEX。
* 實時保證金監控:當抵押比率低於150%時,應用程序會發送三次警報(電子郵件 + 推送通知 + 彈窗)以防止清算。

* 生態系統擴展:從交易平台到金融網關

VOOI 正在利用交易量推動更大的生態系統:

* 空投聯盟計劃:持有VOOI積分的用戶可以同時捕捉來自合作夥伴的空投,例如Gains Network和Aster (,例如在10月向活躍用戶分發$GNS
* RWA合規實驗:與FalconX合作推進美國和香港股票的代幣化交易KYC層,針對傳統增量用戶;
* TGE預期管理:每月交易量達35億爲2025年的代幣估值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持,市場做市商已經進入市場。

殘酷的真相與機會

數據價值:在每日3.2億的交易量中,約18%來自於洗盤交易,以積累積分)主要來自Gains的500倍槓杆策略(。真實需求仍需長期觀察。
競爭優勢挑戰:Uniswap的初步報告顯示,它正在開發鏈抽象解決方案,未來可能直接與VOOI競爭。
普通用戶的機會:

利用VOOI Light的低滑點參與波動套利),例如BTC/ETH跨交易所價差交易(;

在高波動期間推動交易量排名,以捕捉來自合作生態系統的空投)例如,Aster即將推出的代幣(。

摘要:VOOI用數據證明鏈抽象不是一個虛假的需求,而是DeFi從“極客玩具”轉變爲“金融基礎設施”的關鍵跳板。其爆炸性增長是由技術、產品、經濟模型和市場週期的四重共振驅動的。然而,它能否將數據轉化爲可持續的生態系統價值,將是2025年TGE )騰訊全球投資者協議(的最終考驗。

@vooi_io
)vooi #SNAPS
@cookiedotfun
@cookiedotfuncn
BTC-3.42%
ETH-4.75%
GNS-2.22%
GMX-7.4%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