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神化止損!它只是交易的“安全帶”,而非“盈利地圖”
止損的真相:不過是安全帶上的搭扣,從來不是通往盈利的導航。
太多交易者把“帶止損”當成交易鐵律奉若神明,卻總在被市場反復“掃損”後陷入迷茫。本質上,止損只是交易裏最基礎的風險防護工具,絕非盈利的保證書。它就像開車時的安全帶——能在意外發生時保住本金,卻沒法替你規劃路線、避開風險,更不能保證你穩賺不賠。真正的穩健交易,靠的是一整套環環相扣的完整體系,而非單一工具。
一、爲什麼你的止損總在做“無用功”?
1. 技術層面:止損位成了市場的“收割靶點”
很多人習慣設固定虧損比例(比如機械的5%),或是把止損隨便掛在看似關鍵、實則脆弱的技術位上。這些點位往往是市場流動性集中區,很容易被正常波動“掃掉”。更無奈的是,止損離場後,行情常會按預期方向走,你不過是給市場送了“流動性”,成了別人盈利的墊腳石。
2. 系統層面:止損救不了“從根上錯的入場”
止損是“果”,入場對錯才是“因”。優質的入場點,能讓你短時間內看到浮盈,證明判斷有效;而非長時間陷在浮虧裏煎熬。如果交易系統(尤其是入場邏輯)本身有問題,單靠止損補漏,就像給滿是破洞的水桶堵一個小孔,根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3. 人性層面:止損抵不過“再等等”的僥幸
即便設了止損,“損失厭惡”的本能也會作祟:行情下跌時,總覺得“再等等就能反彈”,手動往後移止損;甚至虧損擴大時,幹脆取消止損“賭一把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