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link 驱动 HKMA 的 e-HKD 第二阶段计划中的跨链结算

Chainlink的CCIP和ACE实现了与ANZ、中国AMC和富达国际的合规跨链结算。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e-HKD试点证明了e-HKD和代币化存款可以提供高效、可编程的交易。

香港金融管理局将优先考虑批发e-HKD的使用,并设定代币标准以加强香港的数字金融框架。

香港金融管理局 (HKMA) 发布了关于 e-HKD 试点计划的第二阶段报告,重点介绍了涉及 Chainlink 跨链基础设施的重大进展

该试点项目与澳新银行、中国资产管理公司(中国AMC)和富达国际合作,测试了如何利用Chainlink的跨链互操作协议(CCIP)和自动合规引擎(ACE)在多个区块链上安全地结算代币化资产。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澳大利亚的投资者可以使用e-HKD和代币化存款从香港资产管理公司购买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单位。

Chainlink 实现安全的机构结算

根据报告,基于Chainlink的解决方案解决了机构代币化交易中的三个主要挑战:数据完整性、跨链连接和合规性。

CCIP连接了多个网络,使得价值和数据能够在链之间无缝流动。同时,ACE通过根据管辖政策验证链上身份证明,促进了自动合规。

这些系统共同确保交易符合机构的互操作性和监管监督标准。该框架为参与的金融机构提供了处理代币化资产所需的基础设施,以确保安全和大规模的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它允许自动验证监管要求,确保不同司法管辖区之间的实体转移遵守现有金融法律。ANZ、中国AMC和富达国际之间的合作展示了可编程结算机制如何在受监管环境中运作。

批发应用程序

e-HKD项目于2017年启动,探索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各种零售和批发应用。第二阶段涉及11个行业试点,涵盖三个主题:资产代币化结算、可编程性和离线支付。

结果显示,e-HKD 和代币化存款都能实现高效和可编程的交易。然而,香港金融管理局指出,公众对这两种工具的看法相似,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香港稳定银行系统的信任。

因此,当局计划优先考虑批发应用,包括跨境结算和贸易融资,在这些领域,e-HKD 的无信用风险特性提供了更大的价值。这一方向与加强该地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更广泛努力相一致。

数字货币标准

展望未来,香港金融管理局计划在2026年前建立政策、法律和技术框架,以支持潜在的电子港元(e-HKD)采用。作为这一努力的一部分,它将发布通用代币标准,以促进数字货币生态系统内的可编程性和兼容性。

香港金融管理局首席执行官余伟文表示,试点结果将指导香港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和代币化方面的持续工作。他提到,随着香港为下一阶段的数字金融做准备,机构的采用仍在不断扩大。

文章《Chainlink助力HKMA的e-HKD第二阶段项目的跨链结算》出现在Crypto Front News上。访问我们的网站,阅读更多关于加密货币、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资产的有趣文章。

LINK-2.24%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